![èè¡å®¶æ¸¸æå¯çä½åãåæ¹åéãï¼å¾é¸å°è延海æ´ï¼è¿°èªªèå風æåãï¼åçæä¾ï¼å±±å¶è¨ç«ï¼](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80821162252-e199c108cc79979c5ffb3f22128a500c-desktop.jpg)
位在島嶼南方的台東,南方之南還有什麼?在太麻里金針花開時期,一路往南,跟著藝術家的腳步,位在山海之間,一起探索南迴四鄉:達仁、大武、金峰、太麻里,你所不知道的台東。
一般人對花東的地理認知,彷彿在台東市即畫下了句點,然而自台東市以南的南迴四鄉:達仁、大武、金峰、太麻里,對台灣人而言,彷彿是未知的秘境,有著許多值得探遊的美景。
台東縣政府發起、山冶計畫策劃的「南方以南-南迴藝術計劃」目前邁向最後階段,20位(組)國內外藝術家皆已完成作品,而這些戶外裝置創作,在9/1活動結束後,仍有14件作品將會保留下來。
像是此時正值太麻里金針花開季節,在金針山徑,也有創作者陳幸雄、劉晉安與陳文意的共同創作「家屋食間」,以太麻里排灣族特有家屋為發想,於坡地上打造出竹屋,置身其間,彷彿有著仰躺於海面之下、望向陽光的想像。
![利用漂流木等自然素材創作,創作出以太麻里排灣族為概念的「家屋食間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](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80821162259-dbb5e6fb6bf5d217490a074b4c31ad8f-desktop.jpg)
利用漂流木等自然素材創作,創作出以太麻里排灣族為概念的「家屋食間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
遊客在太麻里賞花之外,也可走訪太麻里金崙車站,車站裡牆面的黑白線條,創造出有趣的幾何空間,這是藝術家艾絲特史塔克的作品「線性空間」,把每個線條當作一種新的連結,希望遊客從車站出發,展開一段新的人事物連結。接著,從金崙火車站步行幾分鐘,可以欣賞到見維巴里在涵洞中的藝術作品,將天地山林結合排灣族的神話故事,在平時匆匆一過的涵洞中有了令人停下腳步的理由。
![台東卑南族藝術家見維巴里於涵洞中的創作「祢 那邊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](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80821162317-cb4338751f98e20cd04aa3f0edd1d58c-tablet.jpg)
台東卑南族藝術家見維巴里於涵洞中的創作「祢 那邊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
![慣於於探索抽象含義的義大利裝置藝術家,在金崙車站打造出簡約的「線性空間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](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80821162307-5b975d7e3485b977f7cb85a13d25b4ae-tablet.jpg)
慣於於探索抽象含義的義大利裝置藝術家,在金崙車站打造出簡約的「線性空間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
![台東卑南族藝術家見維巴里於涵洞中的創作「祢 那邊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](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80821162317-cb4338751f98e20cd04aa3f0edd1d58c-tablet.jpg)
台東卑南族藝術家見維巴里於涵洞中的創作「祢 那邊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
![慣於於探索抽象含義的義大利裝置藝術家,在金崙車站打造出簡約的「線性空間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](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80821162307-5b975d7e3485b977f7cb85a13d25b4ae-tablet.jpg)
慣於於探索抽象含義的義大利裝置藝術家,在金崙車站打造出簡約的「線性空間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
從屏東到台東100多公里的南迴公路,沿海公路風景迷人,人們往往選擇當一位趕路過客,為此,曾設計台北世大運聖火台的藝術團隊「豪華朗機工」,利用颱風侵襲後所留下的水泥柱、鋼筋廢料與新材混合,在大海旁創作出、讓你停下車的「在屾」,蘊涵在森、在屾、再生之意,向自然循環致敬。
藝術家游文富的「南方向量」,則在台26線旁的空地小徑,一如海波浪的竹編網不斷向海延伸,從陸地跨過小路,猶如一陣風吹向未知。在台9線大武濱海公園海灘上,也有希巨蘇飛以排灣族象徵尊貴熊鷹羽毛的創作「翅膀」。
![擅長以混種跨界的「豪華朗機工」,以風災後留下來的水泥柱、鋼筋廢料創作出「在屾」,意即在山、在森也再生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](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80821162324-b1f0aafa14367529ec45a1f6f743d408-desktop.jpg)
擅長以混種跨界的「豪華朗機工」,以風災後留下來的水泥柱、鋼筋廢料創作出「在屾」,意即在山、在森也再生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
若來不及在暑假結束前參與「南方以南」各項活動,接下來的日子造訪台東時,不妨帶著你的好奇心,探索其他未知的南方,欣賞這些藝術家留下來的精心創作。
![於台9線大武濱海公園旁,阿美族木雕藝術家希巨蘇飛打造出美麗的「翅膀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](https://www.mirrormedia.com.tw/assets/images/20180821162337-9515ec08c1e9da4aed519d956670bbe6-desktop.jpg)
於台9線大武濱海公園旁,阿美族木雕藝術家希巨蘇飛打造出美麗的「翅膀」。(圖片提供/山冶計畫)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mirrormedia.mg/story/20180821tour001/
|